受疫情影响,各大投诉平台的金融类投诉量激增,以21聚投诉的周榜来看,除了排第一的“优点”外,第二名至第十名,均被金融类产品占据,其中不乏业内知名企业,平安普惠、马上消费金融、维信金科、招联金融、你我贷均榜上有名。
以平安普惠为例,上月全月的增长率从第一周的154起投诉,增至第四周的595起。
投诉原因,基本都围绕利率高、乱收费、暴力催收等问题。
那导致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到底为何?是各平台的服务质量下降?产品出现问题?还是尚有其他问题存在?
近年来催收行业被监管缚上手脚,疫情期更是被各类工作规范层层加码,“反催收联盟”迎来狂欢,所谓“反催收联盟”最早是一些借了网贷但是没有还款的“老赖”,他们把自己反抗催收的“经验”集合起来形成“攻略”,教给他人,一旦帮其他人减免了利息,甚至逃掉债务,收取10%-50%的回扣。
近期,多家互金机构表示突然出现一批已成为确诊患者或疑似病例的客户,提出贷款展期或减免费用的要求,但他们多数难以提供可靠的病历单,疑似受到所谓“反催收联盟”的蛊惑。
以下为某平台上,反催收服务
而据业内人表示,所谓“反催收联盟”指导用户避免催债还有几种途径:
一是看借款利率设置是否符合法律要求,如利率符合规定可加上逾期率;
其次是用语言激怒催收人员,后者被激怒后口不择言,会被录音成为暴力催收的证据;
三是通过消费者投诉网站、媒体曝光和法律诉讼形成对平台的压力,或是向银保监会、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,很多银行、消金、互金平台为了降低投诉率和负面曝光度,会选择和解,对反催人群提供补偿或减免息费。
于“政策监管”和“反催收联盟”中间,被双向加压的借贷企业成了事实上的弱者.
如何有效识别无效用户维权、如何平和借贷与维权二者关系,成了当下整个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。
而面对愈演愈烈、瑜伽猖狂的反催收服务,企业如何应对,如何正确的充分的维护自己的权益,同样呼吁相关解决措施的出台。
同样的额度、同样的三步申请,一分钟就可贷款。门槛更低、费率更低、品种更丰富。申办入口: